糧油作物高效綠色定額施藥技術
一、溫嶺市水稻、小麥等化學農藥定額制施用標準
作物 | 單季化學農藥畝用量 (折純、克/畝) |
早稻 | 100 |
晚稻 | 170 |
小麥 | 120 |
玉米 | 125 |
油菜 | 105 |
注:該標準為病蟲害正常發(fā)生防治年份(發(fā)生程度3級)化學農藥使用量。
二、溫嶺市水稻化學農藥定額制施用技術意見
(一)重點防控對象
早稻重點防控二化螟、紋枯病、惡苗病,關注白背飛虱、稻縱卷葉螟、白葉枯??;單季和連作晚稻重點防控二化螟、稻飛虱、稻縱卷葉螟、紋枯病、稻曲病、惡苗病,關注白葉枯病、細菌性條斑病、稻瘟病、細菌性基腐病、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、稻薊馬等。
(二)主要技術措施
(1)農業(yè)防治。選用抗(耐)性品種,強化健身栽培,提高水稻抗逆性。單雙季稻混栽區(qū)提倡集中連片種植,盡量避免插花種植,減少二化螟橋梁田。推廣集中育供秧,單季稻區(qū)適當推遲播種期。落實翻耕灌水殺蛹措施,降低二化螟發(fā)生基數。
(2)生態(tài)控制。稻田旁種植香根草誘集二化螟產卵,田埂種植芝麻、大豆、波斯菊、硫華菊、三葉草等顯花植物,提倡田埂留草,為天敵提供庇護所,提高天敵的控害能力。
(3)生物防治。
①釋放赤眼蜂。在稻田二化螟、稻縱卷葉螟成蟲始盛期釋放稻螟赤眼蜂或螟黃赤眼蜂,每代視蟲情釋放 2~3 次,間隔 3~5天釋放一次,每畝每次釋放 1 萬頭,每畝設置 5~8 個釋放點,釋放點間隔約為 10~12 米。放蜂高度以分蘗期蜂卡高于植株頂端5~20 厘米、穗期低于植株頂端 5~10 厘米為宜。拋撒型釋放器可直接投入田間。
②稻鴨共育。水稻分蘗初期,將 15~20 天的雛鴨放入稻田,每畝放鴨 10~30 只,水稻齊穗時收鴨。通過鴨子的取食活動,減輕紋枯病、稻飛虱、福壽螺和雜草等病蟲草的發(fā)生為害。
(4)物理防治。
①物理阻隔育秧。在水稻秧苗期,采用 20~40 目防蟲網或無紡布全程覆蓋,阻隔稻飛虱,預防病毒病。
②性信息素誘捕。從越冬代二化螟成蟲羽化始期開始,全程應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誘捕雄性成蟲。大面積連片使用,非稻田也要放置,平均每畝 1 個誘捕器,每個誘捕器間距 25 米左右,采用外密內疏的布局方法。誘捕器放置高度以水稻分蘗期距地面50cm、穗期高于植株頂端 10cm 為宜。可選用長效誘芯和干式飛蛾誘捕器。
③燈光誘殺。利用害蟲趨光性原理,每30-40畝設置1臺殺蟲燈,建議以風吸式太陽能殺蟲燈為宜,減少對天敵生物殺傷,在害蟲成蟲遷入或發(fā)生高峰期開燈誘殺。
(5)科學用藥。
①秧苗期種子處理和帶藥移栽。采用氰烯菌酯、咪鮮胺(永致美)混配浸種,或用精甲?咯菌腈(亮盾)、甲霜·種菌唑(頂苗新)種子包衣,或用肟菌?異噻胺、氟環(huán)?咯?精甲拌種,預防惡苗?。挥眠料x啉(必喜)或噻蟲嗪等播前拌種,防治秧苗期稻飛虱、稻薊馬等,預防病毒病;秧苗帶藥移栽,選用內吸性強的對口藥劑,預防稻瘟病可選用三環(huán)唑、稻瘟靈,預防大田前期稻飛虱和螟蟲等可選用氯蟲?噻蟲嗪(福戈),預防細菌性病害可選用噻唑鋅(碧火、乾運)、噻霉酮。
②大田穗期保護。重點抓好水稻孕穗期(倒三葉抽生期)和破口前 7~10 天(全田 10%-20%劍葉與倒二葉葉枕距齊平)這兩個關鍵節(jié)點的藥劑保護。水稻孕穗期重點防控紋枯病、稻縱卷葉螟、稻飛虱。水稻破口前 7~10 天重點防控稻曲病、穗腐病、稻瘟病、稻飛虱、二化螟、稻縱卷葉螟,兼治紋枯病。防治紋枯病可選用苯甲?嘧菌酯(阿米妙收)、肟菌?戊唑醇(穩(wěn)騰)、噻呋酰胺、噻呋?嘧苷素、丙環(huán)?嘧菌酯、氟菌?氟環(huán)唑、井岡霉素 A(高含量制劑)、井岡?蠟芽菌等;預防稻曲病、穗腐病兼治紋枯病可選用戊唑?嘧菌酯、咪銅?氟環(huán)唑、氟環(huán)唑、肟菌?戊唑醇(穩(wěn)騰)、丙環(huán)?咪鮮胺、井岡霉素 A(高含量制劑)、井岡?枯芽菌、井岡?蠟芽菌;預防穗瘟可選用三環(huán)唑、稻瘟靈、吡唑醚菌酯(微囊懸浮劑)(稻清)、春雷霉素等;預防細菌性病害可選用噻霉酮、噻唑鋅(碧火、乾運)、噻菌銅(嘉田)等;防治白背飛虱選用高含量的吡蟲啉(必喜)、噻蟲嗪;防治褐飛虱選用三氟苯嘧啶(佰靚瓏、沙圖)、烯啶蟲胺(百戈)和吡蚜酮(頂峰、登峰)及其混配制劑(燕化掃飛、稻田飛)、呋蟲胺(獨明)等;防治稻縱卷葉螟選用蘇云金桿菌、甘藍夜蛾 NPV、球孢白僵菌、短穩(wěn)桿菌、四氯蟲酰胺、茚蟲威(挺勝),兼治二化螟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、阿維?氯苯酰等,在二化螟對酰胺類藥劑已產生高水平抗性地區(qū)慎用氯蟲苯甲酰胺,可選用乙多?甲氧蟲(斯品諾)、阿維?甲蟲肼(旺騰)、甲維?甲蟲肼,注意藥劑輪換。
③科學用藥。稻瘟?。悍痔Y期田間發(fā)現發(fā)病中心時立即施藥控制葉瘟,破口前 3~5 天施藥預防穗瘟,病害流行時7 天后第 2 次施藥。細菌性病害:病區(qū)移栽前做好帶藥下田,大田田間出現發(fā)病中心要立即用藥,臺風暴雨過后要全面用藥預防。二化螟:一般分蘗期于枯鞘叢率達到 8~10%或枯鞘株率3%時施藥,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或提前用藥;對主治藥劑產生高水平抗藥性的區(qū)域,要著重落實好區(qū)域綜合治理措施。褐飛虱:孕穗抽穗期百叢蟲量 1000 頭、穗期百叢蟲量 1500 頭時對準稻叢基部噴霧,用藥后 5~7 天要及時檢查防治效果,對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及時采取補救措施。稻縱卷葉螟:生物農藥防治適期為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齡幼蟲高峰期;化學藥劑防治指標為分蘗期百叢水稻束葉尖 150 個,穗期百叢水稻束葉尖 60 個。
三、小麥化學農藥定額制施用技術指導意見
(一)、主要防控對象
重點防控赤霉病、銹病,關注白粉病、紋枯病、莖基腐病、蚜蟲、粘蟲等。
(二)、主要技術措施
1.農業(yè)防治
種植抗病良種,適期適量播種,做好田間溝系配套,秸稈粉碎后無害化還田;清溝理墑,合理施肥,科學化控,控旺促弱,培育適宜群體數量。
2.生態(tài)調控
有條件地區(qū)麥田間種油菜、葉菜等麥蚜的天敵載體作物。人工釋放異色瓢蟲、蚜繭蜂等天敵控制蚜蟲。
3.科學用藥
(1).種子處理。選擇對口藥劑進行種子包衣或拌種,如咯菌腈、戊唑醇、噻蟲嗪、吡蟲啉(必喜)等控制莖基腐病、根腐病等種傳、土傳病害和蚜蟲等害蟲。
(2).大田穗期保護。重點防控赤霉病、銹病,兼顧白粉病、蚜蟲等。堅持立足預防、適期用藥的防治策略。一是適期用藥。掌握小麥揚花初期這一關鍵時期,“看天打藥”“見花打藥”預防赤霉病,隔7天左右用好第二遍藥。二是對口用藥。選擇氟唑菌酰羥胺(麥甜)、咪銅·氟環(huán)唑、氰烯菌酯、丙硫·戊唑醇等高效藥劑。不建議使用多菌靈。三是精準用藥。選用自走式噴桿噴霧機、植保無人機等先進適用器械,用足藥量和水量,保證防治效果。
(3).應急防控。銹病:春季流行區(qū),落實“發(fā)現一點,防治一片”的防治策略,及時控制發(fā)病中心。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.5%-1%時,應組織開展應急防控,藥劑可選用三唑酮、烯唑醇、戊唑醇、氟環(huán)唑等。白粉?。?/span>當病葉率達到10%時施藥防治,抽穗至揚花期可與赤霉病等病蟲害防治相結合,藥劑可選用三唑酮、烯唑醇、腈菌唑、丙環(huán)唑(麥甜伴侶)等,嚴重發(fā)生田,應隔7-10天再噴1次。要用足藥液量,均勻噴透,提高防治效果。紋枯病:小麥返青至拔節(jié)初期,當病株率達10%左右時,進行噴霧防治,藥劑可選用噻呋酰胺、戊唑醇、丙環(huán)唑、井岡霉素、多抗霉素等。蚜蟲:當苗期蚜量達到百株500頭時,應進行重點挑治。穗期田間百穗蚜量達800頭,益害比(天敵:蚜蟲)低于1:150時,可選用吡蚜酮(頂峰、登峰)、啶蟲脒(挺農、農不老、平天牙)、吡蟲啉(必喜)等藥劑噴霧防治。粘蟲:每畝蟲量達1萬頭,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齡幼蟲高峰期用藥。
四、玉米化學農藥定額制施用技術指導意見
(一)、主要防控對象
重點防控草地貪夜蛾、玉米螟等,關注粘蟲、地下害蟲、大斑病、絲黑穗病、紋枯病等。
(二)、主要技術措施
1.農業(yè)防治
(1).秸稈處理、深耕滅茬。采取秸稈綜合利用、粉碎還田、深耕土壤、播前滅茬,壓低病蟲源基數。
(2).玉米去雄。在適當時期拔除玉米雄穗,能改進田間通透條件,提高產量,亦可減輕草地貪夜蛾、玉米螟、蚜蟲等害蟲危害。去雄的時刻以抽雄未散粉前進行為宜,去雄不宜超過總株數的三分之一。全田一次去雄要把握在整個田塊雌穗花絲(雌蕊)變紅或深紅時方可進行,要將所去雄穗及時帶出田外。
2.理化誘控
在草地貪夜蛾、玉米螟等害蟲成蟲羽化期,使用殺蟲燈或性誘劑誘殺。
3.生物防治
在草地貪夜蛾、玉米螟等害蟲產卵初期至卵盛期,選用當地赤眼蜂等優(yōu)勢蜂種,每畝放蜂1.5萬至2萬頭,每畝設置3個至5個釋放點,分兩次統(tǒng)一釋放。
4.科學用藥
(1).種子處理。利用含有噻蟲嗪、吡蟲啉(必喜)、氯蟲苯甲酰胺、溴氰蟲酰胺(倍內威)等成分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,防治地下害蟲及薊馬、灰飛虱、蚜蟲、粘蟲等。選用咯菌腈·精甲霜(亮盾)、苯醚甲環(huán)唑(世高、靈動)、吡唑醚菌酯(稻清)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,防治根腐病、絲黑穗病和莖腐病等。
(2).大田病害蟲害防治。防治草地貪夜蛾、玉米螟、粘蟲等可選用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、氯蟲苯甲酰胺、四氯蟲酰胺、高效氯氟氰菊酯(吉旺勁彪)、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(穎維保)、虱螨脲(美除、銳立寶)等。防治葉斑類病害可在心葉末期,選用苯醚甲環(huán)唑(世高、靈動)、烯唑醇、吡唑醚菌酯(稻清)等殺菌劑噴施,視發(fā)病情況隔7至10天再噴一次。防治紋枯病可在發(fā)病初期剝除莖基部發(fā)病葉鞘,噴施井岡霉素A,或選用菌核凈、烯唑醇、代森錳鋅(護莊)等殺菌劑噴施,視發(fā)病情況隔7至10天再噴一次。
五、油菜化學農藥定額制施用技術指導意見
(一)、主要防控對象
油菜菌核病、油菜霜霉病、蚜蟲等。
(二)、主要技術措施
1.農業(yè)防治
(1).田間管理措施。開溝排水,做到雨停溝干,不留漬水,降低田間濕度,抑制菌核萌發(fā)。
(2).水旱輪作。條件適宜地區(qū)建議進行水旱輪作,有效減少田間菌核數量。
2.科學用藥
始花期施藥,重點保護油菜莖基部;盛花期施藥,阻斷花瓣接觸侵染??蛇x用咪鮮胺(富而樂、永致美)、菌核凈和多菌靈等藥劑適時防控。在油菜連片種植區(qū),在始花到盛花期搶晴用藥防治菌核病,如遇雨水天氣,在始花期和盛花期進行統(tǒng)一預防,發(fā)病嚴重田塊隔7-10天第二次用藥;油菜秧苗有蚜株率達3%-5%、或移栽后有蚜株率達10%以上、或抽薹期有蚜花枝率達5%-10%時進行防治。注意輪換用藥,以避免抗性產生,注意花期施藥對授粉蜜蜂的不良影響。嚴格按照規(guī)定劑量和濃度科學施用農藥,提高油菜生產質量。
(溫嶺市植保耕肥能源總站 馮永斌供稿)
本文屬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讀者參考。文中所涉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,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。